4月,原本是跨境贸易活跃期,尤其是海运出货旺季,这个惯例在今年春天被打乱。2025年以来,美国特朗普政府挥舞“关税大棒”,挑起贸易争端,关税战呈现“基准关税+对等关税+额外加征”的三重叠加效应,其中中国输美商品综合税率被一路加征,从10%到20%再到54%,随后又飙升至104%、125%。
美国的关税政策正引发全球众多国家和机构的反对,短期内全球金融市场加速动荡。小编为大家梳理了今年以来关税战的重要进展节点和有关方面的反应,其中美国先后4次对中国加征关税,中方都采取了相应措施予以反制回击。让我们顺着时间线,来梳理一下事件脉络。
2月1日 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10%关税,并取消T86清关政策(即800美元以下包裹免税)。 2月4日 我国宣布自2025年2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其中,对煤炭、液化天然气加征15%关税;对原油、农业机械、大排量汽车、皮卡加征10%关税。 3月3日 美国以“芬太尼问题”为由,将中国输美商品的额外关税从10%上调至20%,涉及电子、机械、化工等领域,部分商品综合税率超40%。 3月12日 特朗普政府出台的关税措施正式生效,对所有进口至美国的钢铁和铝征收25%关税。 4月2日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两项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宣布美国对所有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国加征“差异化税率”(对华加征34%),叠加此前税率后对华关税达54%。 4月4日 我国宣布,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现行保税、减免税政策不变,此次加征的关税不予减免。 4月8日 美国将此前宣布的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34%的所谓“对等关税”,进一步提高50%至84%。叠加此前税率,部分商品综合税率飙升至104%。 4月9日 针对美国继续加征关税,中国宣布多项反制措施。我国宣布,将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从34%提高至84%。 4月9日 在中国推出反制措施后,特朗普决定再次加码,在104%的基础上,继续对中国产品加税到125%,并且即日生效。 4月9日 特朗普突然宣布,已授权对不采取报复行动的国家实施90天的关税暂缓,但10%的“基础关税”不能少,涉及75个国家。这与他一天前还扬言要维持历史高关税的立场形成了鲜明对比。 4月10日 东盟经济部长发表声明称,东盟承诺不对美国关税采取报复性措施。我们表达与美国进行坦诚和建设性对话以解决贸易相关问题的共同意愿,开放的沟通与合作对于确保平衡和可持续的关系至关重要。 4月10日下午 在回应中方是否就关税问题与美展开谈判时,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表示,中方的立场是明确的、一贯的。谈,大门敞开,但对话必须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以平等方式进行;打,中方也将奉陪到底。施压、威胁和讹诈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确方式。希望美方与中方相向而行,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分歧。 4月10日下午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回应美对华征收125%关税时表示,美方出于一己之私,将关税作为极限施压、谋取私利的武器,严重侵犯各国的正当权益,严重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严重损害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严重冲击全球经济秩序稳定,这是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与整个世界作对。 4月11日 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6号,宣布自4月12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25%关税,覆盖工业品、农产品、能源等全品类。这场被外媒称为“经济核弹”的反制措施,直接回应美方前一日将中国输美商品关税从84%飙升至125%的挑衅。 4月11日深夜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发布公告称,根据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天签署的备忘录,智能手机、路由器以及部分电脑和笔记本等产品将不再被纳入此前针对中国进口商品实施的125%所谓“对等关税”范围内。 4月12日 中国宣布不再对美加征125%的关税进行对等反制,美国的关税政策表面上是一场经济战,实则暴露了其深层的战略焦虑与国内政治困境。中方表示:如果美方继续关税数字游戏,中方将不予理会。但是,倘若美方执意继续实质性侵害中方权益,中方将坚决反制,奉陪到底!
自此,中国的应对策略跳出了“你加税我加税”的循环。中国的“不陪玩”不是放弃斗争,而是将战场升级到更高维度——用市场规模吸引创新要素,用基础设施连接全球需求,用制度开放赢得规则认同。
此次美国乱挥的“关税大棒”让中国跨境电商及外贸企业站在惊涛骇浪的风口浪尖,面对着涨价潮与需求塌方等等局面,中国企业又该如何应对?
一、供应链重构与全球化布局
1.多国分散生产与区域整合 在东南亚(越南、泰国)、南亚(印度)、墨西哥等地设立生产基地,利用当地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区域贸易协定的零关税政策,分散对单一市场的依赖。通过本地化生产增强区域供应链韧性。
2.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 引入智能供应链管理系统实时监控关税政策变动,动态调整采购和物流策略。利用大数据分析市场需求,优化库存管理和生产计划,降低关税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
二、市场多元化与内需拓展
1.开拓新兴市场 加速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盟、中东及拉美市场,结合目标市场消费习惯定制产品。
2.扩大国内销售占比 借助政府“内外贸一体化”政策,通过电商平台和商超的“外贸优品”绿色通道快速转内销。调整产品结构,满足国内消费升级需求。
三、产品升级与创新驱动
1.技术研发与高附加值转型 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品向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开发定制化解决方案。
2.品牌溢价与差异化策略 提升品牌价值以降低价格敏感性,聚焦高毛利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成本控制与金融对冲
1.精细化运营与价格调整 优化物流、库存管理和生产流程;与客户协商分担关税成本或调整产品定价。
2.汇率风险管理 使用人民币融资降低外汇波动风险,或通过远期外汇合约、货币期权对冲汇率波动。
五、政府与行业协会资源
企业应加强与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合作,获取最新的政策信息和合规指导,确保自身的经营活动符合国际规则。
关税挑战既是压力也是转型契机。企业需结合供应链重构、市场多元化、技术创新和成本优化等多维策略,同时充分利用政策与行业协会平台资源,将外部压力转化为结构性升级的动力。长期来看,主动布局全球化、提升产品竞争力是应对贸易摩擦的核心路径。
相信随着RCEP红利释放、“一带一路”深化及技术标准国际化,中国企业将在全球贸易规则重构中占据更主动地位。
2024年05月24日
2024年05月24日
2024年05月24日
2024年05月24日
2024年05月14日
2024年05月14日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清湖宝能科技园9栋A座13楼A-C
电话:余小姐 138 2877 1084
邮箱:gdedia@163.com
关注公众号